NEWS
时间:2022-10-22 13:55:54 来源: 作者:
2012年,正在西安读大学的曹女士每月都要去银行ATM机取出生活费,现金几乎是她日常消费唯一的支付方式。
2022年,曹女士工作的一个午后,她用手机支付买了一杯咖啡,等待之余,她浏览自己手机银行中的理财产品,以及支付宝上的基金的收益情况。如今,她几乎不用再去ATM机取现金使用,日常也几乎不再需要随身带着钱包出门。
从业十余年的信贷经理张先生感受到最大的变化是,贷款方式数字化的改变,十年前,客户贷款时需要填写大量纸质的合同文件,而如今,无论是贷款审批、包括合同签署都基本实现了线上系统直接签署的方式。甚至银行内部管理方式比如材料、用印等,也都实现了线上了完成。
十年来,消费者在存取款、贷款、转账、支付等方面更加便利快捷,此外,在理财投资等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背后,是中国金融行业十年间的变化与变革。
截至2021年末,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381.95万亿元,同比增长8.1%;个人金融资产突破230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2%。
从金融行业数据来看,十年来,银行贷款和债券投资年均增速分别为13.1%和14.7%,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5.5%和14.9%,大大高于贷款平均增速;A股市场规模增长238.9%,债券市场规模增长444.3%,两个市场均位居全球第二;股票市场投资者超过2亿;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总资产十年间增长5.5倍,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目前为26万亿元,十年增长了8倍,行业实力大幅增强。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近十年来,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高。
让信贷经理张先生体会的明显变化是,银行资金向着实体经济大力倾斜,资金成本也越降越低。同时,银行也不断祭出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政策,尤其是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帮扶力度,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近几年来,银行在贷款时对于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创新型实体企业会更加“优待”。
十年来,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
2022年6月23日,在介绍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情况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时表示,2012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速10.8%,与名义GDP年均增速基本匹配,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稳健发展。这十年,我们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尤其是普惠贷款的数据异常亮眼。陈雨露介绍,坚持创新驱动,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十年前增加了近七倍。增强金融普惠共享,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今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过20万亿元,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过5000万户。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肖远企6月23日在介绍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情况时表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5.5%和14.9%,大大高于贷款平均增速。人均银行账户约9.5个,普惠金融覆盖范围和可及性显著提高。
肖远企表示,当下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逐步形成。过去十年,银行贷款和债券投资年均增速分别为13.1%和14.7%,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同业理财、信托通道较历史峰值大幅缩减,金融脱实向虚得到扭转。保险深度从2.98%上升到3.93%,保险密度从1144元每人上升到3179元每人,大病保险制度从2012年建立以来已覆盖12.2亿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近1.5亿人,农业保险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从2012年的0.9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7万亿元,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关键资金保障。
从证券业服务实体经济角度看,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李超表示,这十年,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显著拓展。大力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推出新三板、科创板,设立北交所,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股债融资累计达到55万亿元。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科创板“硬科技”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交易所债券市场已经成为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的重要渠道,期货期权品种覆盖国民经济主要领域。
资本市场作用愈发突出
作为一名“90”后,曹女士把投资理财看作一项必备技能。闲暇之余,她时常通过手机银行APP对比各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希望自己的钱能保值增值。不仅如此,她也经常通过炒股软件购买国债逆回购、指数基金等产品。
伴随着中国个人金融资产突破230万亿元,投资理财也走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其中,资本市场越来越成为企业融资、民众投资的热土。
十年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日益完善,先后设立新三板、科创板、北京证券交易所,目前已形成涵盖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多层次股权市场。
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A股投资者的数量从2014年的7294.36万至2021年末已经增加至19740.85万。
招商证券2022年10月14日发布的研报指出,十年间,中国上市公司数量从2472家增长至494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从26.74万亿元增长至83.29万亿元,总市值增长超过2倍,位居世界第二;中国上市公司总市值与GDP的比值从49.65%提升至86.66%。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十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占比大幅提升,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占比仅为15.9%,2015年首次突破20%,达到24%,2018年突破30%,达到34.9%,随后连续五年高于30%,2022年直接融资占比为32.4%;2012-2022年期间,股票市场融资金额累计达到13.3万亿元,融资金额和融资企业数量均大幅增长,股票市场融资金额从2012年的4452.68亿元增长至 2021年的18178.85亿元,融资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314家增长至2021年的1219家。
在谈及A股这十年时,华福证券研报表示,实体公司上市规模逐渐增加,A股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助力明显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4月底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66万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 83%;2021年底工业企业利润总额8.71万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57%,年复合增速5%。上市公司中,实体公司数量稳定增长,实体上市公司总额在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中占比逐渐增加,从 2012年的 25%增长到2021年的 45%,截至目前,已经增长到近50%。可以看出,十年间实体公司上市规模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公司到A股上市,中国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助力不断增强。
在招商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夏看来,十年间,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突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提升,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拓宽实体经济融资和居民投资渠道的重要途径,承担着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助力产业升级以及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重大历史使命。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十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
据陈雨露介绍,十年间,中国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基本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比十年前增加了2.4倍。人民币成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成为第三大篮子货币,权重从10.92%提升至12.28%。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表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外汇市场不断健全,为高效配置外汇资源和管理汇率风险创造了良好条件。外汇市场可交易货币超过40种,交易品种涵盖国际主流外汇交易产品,十八大以来交易量增长了3倍,2021年交易量达到了36.9万亿美元。
关于银行保险业的改革开放,肖远企介绍,十年来,我们推出50多项银行保险开放政策。2021年,在华外资银行资本和资产均较十年前增长超过50%,在华外资保险公司资本十年间增长1.3倍,资产增长6倍。一大批专业性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如外资理财公司、外资资产管理公司等积极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
对于资本市场的开放,一位证券经纪人体会颇深:随着近年来内地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内地与香港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不断融合。沪深港通开通后,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市场的速度越来越便捷。此前内地投资者想参与港股交易,必须要在香港交易所开通证券账户,如今却只需要在A股证券账户开通港股通权限便可以参与符合条件范围的沪深港通股票了。
2014年11月,沪港通交易开通,标志着沪港两市互联互通的时代开启。2016年12月,深港通开启,香港与内地证券市场往来交易资金越发庞大。
李超介绍,这十年,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大幅增强。统筹开放和安全,制度型开放翻开新篇章。行业机构外资股比全面放开,启动沪深港通、沪伦通,A股纳入国际知名指数并不断提升比重,外资连续多年保持净流入。
招商证券研报数据指出,沪深港通开通以来,A股国际化程度大幅提高,外资通过陆股通这一渠道逐步布局A股市场,资金流入速度明显加快,外资A股持仓市值由2014年的145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0197亿元,成功突破3万亿元大关,增长幅度超过20倍,其中北上资金持仓市值超过2.7万亿元。
2017年6月和2018年9月,A股分别被纳入MSCI和富时指数,带来了庞大的海外资金流入和增量资金,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陈雨露在9月份召开的“2021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的讲话中表示,我们将会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持续深化金融业开放,一手抓好金融业开放承诺的落实,一手加快完善各项制度安排,推动系统性的制度型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