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时间:2019-04-16 10:25:13 来源: 作者:
央广网北京4月16日消息(记者王子衿)艺术电影是与商业电影相对立的电影类型,因其思想上的批判性和艺术上的探索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在相对小众的观影群体中流行。
近年来,在中国国内电影票房市场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艺术电影的生产和放映也表现出了繁荣的景象。一方面,多样化的艺术影片新作不断涌现,另一方面,艺术电影一改“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在发行放映等方面也出现了重大突破。
但同时,相比商业性质较强的电影,艺术电影在票房方面表现则相对弱势。中国艺术电影在宣传推广等方面仍有何问题?什么样的作品才算好的艺术电影?在今日举行的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为何与何为”艺术电影论坛上,业界代表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图为论坛现场 央广网记者王子衿摄
艺术电影创作:票房并非唯一衡量标准
一组数据说明了艺术电影在票房方面的“不尽人意”之处。
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了600亿元,作为全球第二大票仓,与北美票房的差距日趋减小;2019年开年,春节档七天票房超过58亿,破历史记录。与此同时,在2018年全年的600亿票房中,前十名的影片就占据了212亿,这其中大部分为商业性质较强的电影,艺术电影在票房上表现平平。
在导演杨超看来,艺术电影的天职就是要对电影艺术的边界进行探索,需要考量其在电影艺术发展方面将起到什么作用。“艺术电影本身就不是为了获得更大多数的观众而去拍摄的,他应当承担推动电影艺术发展的天职,也势必会在票房上遇到一定程度的冷遇”。
卓然影业董事长张进也告诉记者,艺术片与商业片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前提创作的动机不同,而这势必也导致了电影“命运”的不同。“艺术片和商业片的创作,一个叫艺术创作,一个叫产品研发。如果在艺术电影的宣发过程中对票房产出过多关注,这势必会让人产生一种票房不理想、难以接受的错觉。”张进说。
电影产品宣发:不必盲目扩张影院数量
近年来,《冈仁波齐》《二十二》等的优秀艺术片不断涌现,艺术电影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随着观众影片接受程度等的不断提升,观众观影需求多样化和观众分层已然出现,越来越多的影迷希望在大银幕上观看高质量的艺术电影和经典电影。
院线是电影发行的终端和最后环节,决定这艺术电影的排片以及观众观影选择等多个因素。
在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第一副总经理黄群飞看来,对院线而言,艺术电影的宣发和其他影片一样,都需要通过影片选择、多种宣传手段等方式将观众和影片一起“请到电影院”。同时,他也认为,当前艺术电影的宣发方式仍然比较常规,与商业影片并没有多少区别。但由于艺术电影相对而言费用较少,因此可以考虑侧重借助线上精准的大数据进行传播。
张进也认为,艺术影片在部分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会有数量众多的发行渠道和回收成本的方式,而这一点也是目前中国国内相对较为欠缺的。“艺术电影实际上从第一分钟的创作到最后的宣发,都应该围绕它本身的初衷来做,当前整个艺术电影的产业和环境方面也需要有国家和业界给予进一步的支持。”
对此,张进建议,对于中国艺术电影而言,下一阶段不用盲目扩张影院数量,而是要更加精细化处理,更加有针对性地对观影渠道和观影人群进行培养,并能够实现长效的精准发行。
“总体而言,艺术电影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得到了国内外从业人员的认可。但艺术电影永远是小众电影,因此还是需要有少而精的影院来培养观众的忠诚度。”黄群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