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时间:2019-05-19 10:06:18 来源: 作者:
现代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公共艺术不仅关乎城市公共空间、公共利益、公共议题,更涉及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等城市治理、经济发展议题。近日,“梦无界”——2019(中国·宁波)杭州湾新区第三届国际公共艺术邀请展新闻发布会暨文献展在浙江省宁波市杭州湾新区举行,18位国际国内艺术家将参与该地的公共艺术创作与展示,
最终将展出并收藏不低于3-4米的大型作品18件。
5月16日,“梦无界”——2019(中国·宁波)杭州湾新区第三届国际公共艺术邀请展新闻发布会暨文献展在浙江省宁波杭州湾新区举行。此次邀请展据悉预计于11月开幕,由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联手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承办。新闻发布会上,杭州湾新区管委会聘请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为新区文化顾问。
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聘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为新区文化顾问,双方交换礼物。
据澎湃新闻了解,本届国际公共艺术邀请展计划邀请中国和国际当代艺术中具有影响力的18位艺术家参与新区公共艺术的创作与展示。目前已确定参展的艺术家有梁绍基、格里·犹大、保科丰巳、许江、谷文达、隋建国、蒂姆·格鲁奇、张克端、管怀宾、郭工、史金淞、安格斯·泰勒、余晨星、王欣、康拉德·肖克罗斯。最终将展出并收藏不低于3-4米的大型作品18件。
公共艺术: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天启动仪式由新闻发布会、艺术家创作调研、文献展及研讨会组成。研讨会上,嘉宾就目前公共艺术在全球的发展情况以及在国内的发展现状等问题展开讨论。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研讨会上说:“艺术是人类社会和生活中最具温度和质感的利器。艺术如何进入社会肌体、大众生活、城市历史,这是当代艺术思想与定位的突破,而公共艺术正是这种突破中最重要的产物。十四年前,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公共艺术学院,举办过关于公共艺术大型研讨会。对于公共艺术的定义,答案纷呈。经过多年教育和探索,并伴随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公共艺术是在一定场所中的艺术,艺术家将场所的空间、历史、人群以及它们的关系互动共创,由此实现艺术创造。公共艺术与现代城市不可分割。公共艺术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栖所,为城市提供着精神和记忆的条件。”
策展人沈烈毅表示,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通过此次活动,希望让艺术与城市共生,让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在此过程中,公共艺术正是以鲜活的面貌参与进来,其创造的不单是一种美学氛围,更将成为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从而让艺术与城市、文化和经济的活力同时得到一种内在驱使。
研讨会现场
日熊本市现代美术馆的策展人佐佐木玄太郎介绍了近年来日本公共艺术领域的事件与争议:近年来,在日本举办的各类艺术节成为地域振兴的一个流行方式,但随着艺术项目增加,一些团体与人员间的价值观冲突也显现出来,包括政府与艺术行业,艺术行业与当地市民,以及行业内部的价值观时有矛盾。例如,由于不看好艺术节对地域振兴的性价比,原定于2019年3月举办的第二届茨城县北艺术节遭到取消。结合另一案例,佐佐木玄太郎认为,在进行公共艺术项目时,与当地市民达成共识也极其重要,需要尽量公开的讨论。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研讨会的空间营造也别有特色。会议现场由参展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教授王欣根据宋徽宗的《文会图》演绎而来。《文会图》描绘了北宋时期“十八学士”品茗雅集的一个场景,对应的恰好是这次公共艺术邀请展的18位参展艺术家。此外,配合美院教师林勇的茶艺,当天的研讨会堪比一场雅集。为了配合将近50人的研讨会现场,王欣做出空间布置的调整,这种“妥协”与放弃对完美的追求,也暗合了公共艺术的某一部分特性。与会者认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城市空间场域和实际的需求,平衡政府、艺术家、普通公众三方的诉求。因而,公共艺术也是妥协的艺术。
公共艺术:城市精神的形象表达
此次公共艺术邀请展的举办地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居于上海、宁波、杭州、苏州等大都市的几何中心,是宁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地区。
在惯有的经验中,公共艺术的兴起与城市化进程有着明显的关系。在城市以旺盛的生命力创造了一个持续增长的神话后,在大众对于文化、审美等方面的渴望激起一个新的浪潮后,艺术走出博物馆等类似的呼喊已经成为文化的新标志。在宁波杭州湾新区,既有的经验和模式被打破了,新区于2010年成立之初就对文化和艺术提出了自身的诉求。作为中国湾区经济的发展前沿,对于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发展需求是同时迸发的。两者并不存在先“此”后“彼”的关系。因此,公共艺术对于这座城市而言,不再是逐渐觉醒的事物,而是后者主动将目光瞄准了前者。
活动主办方希望在湾区经济现有的海洋特性、创新性、开放性、集聚性、宜居宜业五大特征优势外,加之公共艺术所能给新区的精神和理想带来的形象表达,为公众创造更多元的感性场所,以期新区的未来不仅能够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更能成为世界文化枢纽。公共艺术如何促进新区塑造更开放和国际化的城市生活方式,正是这届邀请展所探索的。
文献展现场
文献展作品,
以蚕丝包裹的《缝纫机》,梁绍基创作。
在文献展中,除了展出确定参展艺术家的画册手稿等,还展出了部分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开幕式当天上午,澎湃新闻记者随部分艺术家实地考察了杭州湾新区十一塘、中心湖、庵东高速口、体育公园等未来将设置雕塑作品的现场,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貌,为邀请展寻找创作灵感。
部分参展艺术家
考察
杭州湾新区庵东高速口。
参展艺术家张克端在考察完毕后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将跳脱其固有的艺术表现方式,结合资料与考察感受,经过与主办方的再沟通,最终确定个人方案。参展艺术家郭工认为,需要更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创作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隋建国则强调,一件好的作品是要与创作者的个人情感有深刻连接的。
据悉,本届公共艺术邀请展预计于11月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