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 电话:+86-0000-00000
  • QQ:987654321
  • 邮箱:987654321@qq.com
  • 联系人:王小姐

“国际公共艺术奖”:让公共艺术重塑“地方精神”


时间:2019-05-23 08:54:47  来源:  作者:

5月19日至5月20日,在上海美术学院主办的第四届“国际公共艺术奖”评审会议中,来自全球7个地区的评委进行了评审工作最终选出了35件入围案例并进行了一次讨论会。
相关专家认为,在评奖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世界不同地区对于公共艺术的认识和公共艺术形态的表现有非常大的差异性,但是最后都回归到同一个主题,“那就是‘地方重塑的精神’”;
“公共艺术作品是可以由大众所参与的,能够引发人们情感的共鸣,不论是我们还是街上的路人,都能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国际公共艺术奖”(IAPA)是2011 年由《公共艺术》(中国)杂志与《Public Art Review 》(美国)杂志合作发起的公共艺术领域的国际性评奖活动,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合作主办与运作,今年举办到第四届。该奖项表彰以艺术为主导的城市化项目,旨在为世界各地区种种开发中的城市提供公共艺术建设范例,引领公共艺术潮流。“地方重塑”是“国际公共艺术奖的主题”,凸显了公共艺术用艺术的语言和方式在缓解社会矛盾、解决公共问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和重要价值。

"对话公共艺术"讨论会现场
澎湃新闻了解到,本届“国际公共艺术奖”活动共有133个全球案例参评,其中17个来自大洋洲,25个来自东亚和东南亚,13个来自西中南亚,27个来自欧亚,15个来自非洲,13个来自拉丁美洲,23个来自北美。案例形式多样,涵盖装置、建筑、雕塑、壁画、行为表演等类型。参评作品在评奖环节中,首先经过9位评委推优选出46个案例,并通过初评选取出35个入围案例;经过复评选出共7个(每个区1个)优秀奖,最终将在终评环节选出1个本届国际公共艺术奖的大奖。每个地区的优秀奖和最终大奖将在今年年末公布。
七个地区的“文化画像”
在讨论会上,国际公共艺术协会顾问、国际公共艺术奖评委、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介绍道,“国际公共艺术奖”的七大地区的划分基于文化背景,比如南亚和大洋洲具有海洋性的文化背景,而南美和北美虽然同属美洲,但在文化上各不相同。“我觉得这次评出来的案例特别像每个地区人的性格,每个地区人的审美取向,更像每个地区的一种文化画像。”汪大伟说道。

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入围作品《索拉阿米:编织天空》
在本届“国际公共艺术奖”入围的35个案例中,来自不同地区的入围作品呈现了基于不同地域和文化的思考与艺术创作:比如,来自东亚和东南亚的作品《索拉阿米:编织天空》将渔网进行染色并悬挂在海边,以蓝天为背景,重织了当地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景观与人类的关系;来自西中南亚的作品《印度街头艺术》涵盖印度七个城市,侧重城市中的特定地点,通过街头艺术创造安全空间和更明亮的环境,引发了著名的城市居民空间开拓和城市织物变革;来自欧亚地区的作品《明天,今天》如同一组史前纪念碑,不设围栏或信息牌,航拍图像显示出考古坑和废土堆与构成《明天、今天》的土壤间的紧密联系,表达了未来社区和环境的难以想象。

欧亚地区入围作品《明天,今天》
来自大洋洲的作品《灯塔》将海边小屋和指引航向的灯塔进行风格上的融合,成为了奥克兰皇后码头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来自非洲的作品《感知》在开罗市的Manshiyat Nasr社区选取由近及远、由低至高的数个街区的房屋墙面进行涂鸦创作,以特定角度立体地呈现了作品;来自拉丁美洲的作品《白宫团体》展出了1/5比例的白宫公共作品;来自北美洲的作品《100万根“骨头”》结合了教育、手工艺术制作和公共装置,还包含系列演讲、表演、教育研究班等多种形式,旨在提高人们对种族屠杀等暴行的重视程度,呼吁以行动重新塑造社会意识和责任机制。
在巴勒斯坦建筑系和城市规划与景观硕士项目助理教授亚西德·阿纳尼看来,这次的评奖活动就像对世界公共艺术进行了一次绘图,“提交的作品像一个地图一样,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作品来看一下世界各地艺术家如何通过公共艺术来体现出他们的愿望、他们的想法,并反映出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一个现实世界。”与此同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评审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去看公共艺术,这样的组合也能让人更加全面地认识全球公共艺术。

北美洲地区入围作品《100万根“骨头”》
地方重塑:公共艺术的影响力
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执行长熊鹏翥表示,在评奖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世界不同地区对于公共艺术的认识和公共艺术形态的表现有非常大的差异性,包括文化、地域和艺术家表现媒材风格的差异性。虽然有这些差异性,但是最后都回归到同一个主题,“那就是‘地方重塑的精神’”。
汪大伟表示,“地方重塑”指的是说通过公共艺术,能够给地方、空间、人们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改变。“这些改变的背后都是艺术家、策展人以及政府部门的智慧,所以大家一定今后看公共艺术案例,透过案例的方法、过程去看,去分析背后的智慧。”

大洋洲地区入围作品《灯塔》
国际公共艺术协会主席、发起人路易斯比格斯在谈及国际公共艺术协会的作用时说道,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个学术交流和信息交流的机构,同时也能够对决策者产生影响。“我们希望能够影响房地产开发者对公共艺术的使用,因为很多公共艺术的资金都来自于这些开发商,他们可能会找到一些艺术家来做这些公共艺术作品,但可能并不是最好最合适的艺术家;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影响政府的决策。”
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主任徐妍认为,伴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应用,世界各地的城市愈发呈现出同质性,而公共艺术在建立当代的地域标志上,可能会有很大作为。以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为例,他们正在思考“如何在上海现下的一些城市建设当中,用公共艺术来跟城市现在的空间去结合。
公众的参与
在讨论会上,汪大伟表示,对于公共艺术而言,“影响力”或许比“品质”更重要。“这个影响力体现在公众的参与度上,如果说公众没有参与度,甚至对你整个不闻不问的话,那自然没有影响力。影响力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公共性,是一种被大家认同的价值取向。”

非洲地区入围作品《感知》
阿根廷国立美术大学教授、视觉艺术家费德里克·巴赫也认为,好的艺术作品应该让大众来参与,让大众来理解,“艺术应该是每个人都可以接触到的,因为这涉及到我们的本性、思考和情感,艺术不应该由别人来解释。”对于当代艺术时常让人“看不懂”的困境,巴赫认为,这是艺术家的“失误”。而公共艺术更是面向每一个人的作品,相比于博物馆,它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公共艺术作品是可以由大众所参与的,能够引发人们情感的共鸣,不论是我们还是街上的路人,都能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西中南亚地区入围作品《印度街头艺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悦笛表示,公共艺术应该调动人们用各种感官去参与其中。“公共艺术应该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他认为,公共艺术应该形成一个公共网络,在对环境介入的过程中,反映出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呈现生活、社会的复杂性。“‘生活’是公共艺术的关键词之一。让每个人能够回到生活,能够在公共艺术中生活,这个才是公共艺术实现的真正目的。” 

电话:+86-0000-00000
邮箱:987654321@qq.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Copyright © www.aabbgg88.net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111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