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时间:2024-08-02 13:32:43 来源: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杭州市临平区积极响应,锚定“浙江气质·杭州意象·临平韵味”的总体目标,以风貌样板区创建为基础,谋划全区“十大风貌样板”创建任务目标,紧扣全域共富城乡和美、品质提升工作主线,注重保护、传承和利用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宋韵文化等文旅资源,努力形成临平经验。同时,临平区着力将风貌成效转化为群众可观可感的惠民体验,结合风貌区农业、文化、旅游等资源,推出共富风貌游线,实现景区景点串珠成链,为游客提供集吃、住、行、游、购于一体的旅游指南;打造共富风貌驿、共富超市等小微空间,配备共富红小二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休憩、茶饮、充电、借阅、问询等便民服务。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创成省级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城市样板区1个,省级风貌样板区3个,市级风貌样板区4个,样板区内的“艺尚东湖”和“运河水乡”2条共富风貌游线入选市级名单,玉架山驿、彩虹驿、幸福驿3个共富风貌驿入选省级名单,其中彩虹驿获评全省典型案例。
临平山
一、合作共创,文化共富有基础
一是部门联动,文风共筑。由区住建局(风貌办)会同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区农业农村局建立文化共富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召集风貌、文旅条线专家成立技术指导团队,挖掘文化资源,共塑美丽品牌,探索文化共富,开展城乡文化共富风貌提升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建立“例会制、联系人制、考核督导制”,举全区之力高水平建设具有文化之美、风貌协调的“水乡人居·产创门户”。
二是多方协同,文产共建。以机制创新撬动政、社、企多方共谋共建,探索政企“双服务”共富机制,依托文化产业座谈、就业共富平台搭建、文化共富工坊建设、创业服务空间打造,为风貌区提供产创服务支撑。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风貌区建设,经开区二十余家企业参与共建,捐资成立公益基金会。依托域内高校资源,推动区级文化特派员计划,从区级宣传文化单位及浙江理工大学选派人员,深度发掘文化资源。形成政府主导,社企助力,高校协同的多方共建体系,高质量推进文化共富风貌建设工作。
三是群众参与,文化共营。建立共富红小二队伍,由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优秀企业家、乡贤担任文化共富带头人,50余位省、市级非遗传承手艺人作为共富合伙人,120多名村社干部担任共富助跑人、监督员,调研分析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短板和农文旅产业发展困境,打通农产品和文创产品销售链路。开发组建“草根专家智囊团”“居民咖啡会”“云上板凳”等议事协商平台,充分激发居民参与文化共富建设积极性。发挥群众智慧,帮助农户、手艺人完成产品转化、品牌打造和渠道生产,维护“共富超市”店铺运营,探索形成“强村公司+村集体村村联合、线上线下融合”等共富新模式,打造产业联盟线和水乡共富带。
二、系统梳理,文化共富有内容
一是一地一策,塑造多元文化样板区。我区系统梳理空间格局、产业特色和风貌基底,充分依托大运河、上塘河、临平山等文化和自然资源,计划到2025年,打造10个风貌样板区,形成三类文化共富共美展示带。运河遗产文化展示带围绕大运河世界遗产,建设塘栖-运河-崇贤“运河水乡”县域风貌样板区;唐风宋韵文化展示带围绕宋韵文化、临平山诗词文化打造“未来共富” “荟聚星桥” 2个城市新区风貌区和“上塘宋韵” 传统风貌区;创业精神文化展示带围绕智能制造、算力数智和时尚潮流等特色产业,打造“未来工厂”“算力小镇”“富美乔司”3个特色产业风貌区和“门户客厅·艺尚小镇”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
“上塘宋韵” 传统风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街区
“上塘宋韵” 传统风貌区文化艺术长廊
二是专项行动,打造绿色共富文化走廊。“运河水乡”风貌区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建设为契机,注重串珠成链、连线成景,以城乡“违控控”行动为先导,开展大运河沿线环境大整治、大提升,征迁低效码头30余家、企业72家,全面提升运河沿线生态环境,打造一条长约29公里的“运河水乡”新时代绿色共富文化走廊,辐射沿线崇贤街道、塘栖镇、运河街道等3个美丽城镇,有机串联起30余个新时代美丽乡村、5个未来乡村、4处美丽河湖、3000余亩高标准农田,打造县域共富文化带标杆。推进“绿通通”专项行动,建成大运河23公里郊野绿道,串联城市公园、四维公园、天域田园、塘泾漾公园、五杭公园、博陆公园等六大节点公园,沿途建设塘栖运动活力园、运河休闲活力园等多处嵌入式体育公园;开展“水清清”专项行动,实施“超丁综保水环境整治工程”,提升丁山湖水质达Ⅲ类标准,连通风貌区水系,塑造宜人滨水空间,形成全域幸福河湖网,把“盆景”变成“风景线”。
三是微整精提,打造文化共富风貌驿。梳理摸排全区存量空间,结合已有绿道、公园、党群驿站,对停工厂房、废弃小学、高架桥下等消极空间开展有机更新,累计改造建筑面积超8000平方米,打造玉架山、彩虹桥、运河田园、藕遇公园、幸福的院子、塘栖书苑、运河五杭、星火书香、丰收绿芯、南兴里、田立方等11个特色共富风貌驿站。驿站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运营,不仅植入商业餐饮、休闲娱乐、研学体验等功能,还举办文艺汇演、读书分享会、书法绘画等文艺活动,为群众提供陶冶艺术情趣、放慢生活脚步的艺术空间,极大地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玉架山驿、彩虹驿、幸福驿已入选省级共富风貌驿名单,彩虹驿获评全省典型案例。
三、长效运营,文化共富可持续
一是数字治理,文化资源留得住。深化公共文化数字化改革,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平台,加快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转型升级。临平博物馆积极开展浙江省数字文化改革项目“文物指纹”试点工作,依托临平文物智慧安全监测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传统风貌保护工作向群众延伸。发布《大运河临平段文化遗产地图》,通过AR数字技术将沿线人文、地理、景观融为一体,让读者在历史气息中感知大运河(临平段)沿线的历史遗迹和现实景观。
大运河临平段文化遗址分布图
二是品牌塑造,文化传统看得见。创新共富文化品牌打造,风貌区紧扣大运河、上塘河、临平山等文化标签,打造鲜明的文化品牌,并设计文化logo,在风貌区景观改造中广泛使用。强化共富氛围营造,开展多样化的风貌体验活动,如城乡风貌主题摄影大赛、临平山百花节、绿道风貌健步走、“艺尚十二时辰”等,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同时,结合志愿共建活动组织,推动风貌进校园、进园区、进社区,并结合线上平台,实现风貌故事的宣传推广。其中,依托运河开办的大运河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全国高校大学生300余个团队参与;临平区“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风貌体验游获得,吸引了3000余名全民健身爱好者参与,全方位弘扬大运河文化品牌。
临平山百花节
三是游线打造,文化产品可体验。开展风貌共富体验活动。依托5000年“良渚文化”、2000 年“运河文化”、1000 年“梅”文化、宋韵文化等文旅资源,打造历史记忆、亲子研学、运动休闲、购物美食等8条风貌主题游线,上架杭州市风貌智汇通平台“共富风貌游线”模块,完善简介、路线、温馨提示等信息内容,为游客提供交通出行、住宿、天气、购物、游览线路等信息服务,在杭州市风貌智汇通“共富超市”模块上架“老刀” “法根”“三家村”等15家共富超市,392名共富红小二覆盖全区各村社,上架热销特色产品140余款,并推出“万亩荷塘”“枇杷节”“草莓君主题农场”等网红打卡项目,形成线上销售+线下体验联动模式。